您的位置:惠灵顿旅游网 >  Tag标签 >  中国民俗学
  • 70年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经验与反思20-05-18

    回顾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历程,70年民俗学学科建设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科建设始终与国家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学科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学科理论的阶段总结与推进是学科方向的保障;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学科意识。论文并从学科的自主性与性、实践性与历史性…[阅读全文]

  • 边界视角: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脉络考察20-05-18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民俗学,承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之余波而兴起,以20世纪90年代的田野转向为标志而发生视角转换,由此引发了学术、研究方法、知识生产及学科意识的递进式发展,逐渐壮大成为当代中国不可忽视的学术力量。无论是对村落研究单元边界的裁定,对民俗学学科…[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学70年: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19-07-21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俗学70年: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译心)6月16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俗学会主办,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俗学70年: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阅读全文]

  • 民俗学家曹保明:做黑土文化的“拓荒牛”19-07-21

    我叫曹保明,是文化战线上的一名员,一直成长和生活在。省省名“乌拉”是满语,沿江靠川之谓,指“有一个地方叫船厂”。船厂就得造船,造船就得用木,大约从400多年前的明代宣德年间开始,森林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使用,无数伐木、拖木、抬木、放排的故事、传说、风俗,使…[阅读全文]

  • 中国民俗学博士出文集 畅谈老南京民俗17-12-05

    2月25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陶思炎教授36周年暨《陶思炎文集》发行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包含“陶门”在内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就民俗艺术学发展与现状、陶思炎先生教学思想及《陶思炎文集》的学…[阅读全文]

  • 近十年来中国民俗学转型的思考17-12-01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这一时期的研究在承继20世纪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的社会转型,指出了中国民俗学的困境及其应对的策略。中国民俗学的转型,展现了当代民俗学者的担当意识及其思辨性的思维特征,但其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操作性的欠佳和重复…[阅读全文]

  • 国学课|合体字:中国民俗学里一奇葩17-09-10

    常言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之美,美在风骨。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汉字之美,美在真情。”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每一个方块字中都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阅读全文]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热门标签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