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惠灵顿美食 > 正文

美食“味道”在文字中缭绕 岂止口腹之欲更是盛宴(组图

类别:惠灵顿美食 日期:2017-11-10 12:32:30 人气: 来源: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对食物讲究,对美味,映射出的正是灵魂的精致。越来越多有才华的人,投身到用影像讲述美食的故事中。那些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的美食故事作品,有一个共同点:不仅讲述食物或烹饪本身,更是挖掘食物背后的人及其生活、情感;不是帅哥主持人带着摄影机去馆子品尝大厨名菜,然后对着镜头流着哈喇子说“好好味,果真入口即化”的俗话套词,而是集中精力表达对传统手工技艺的打捞和敬天惜时传统生活方式的珍重。

  在文字作品领域,有吸引力的美食作品也是如此。比起菜谱、美食指南,那些散发浓浓人文味道的美食作品,往往更受到更深层次理解食物的读者青睐。这些作品,是在说吃,又不仅仅说吃,更多的是以食物为线索的人文地理,人情世故,体现的是食物与自然,人与食物的勾连和延伸。

  当口腹之欲与共鸣都得到满足,意义便发生了。其实,味道这个词,也堪琢磨。据说,20世纪初,大学者章太炎第一次把“味道”用在表述食物。而在此之前,评价食物只有“好吃”、“不好吃”之说。一个“道”字说明了享用食物不仅仅是口腹之欲,更关乎形而上的层面。

  自古以来,中国的才子文人喜雅聚爱美食。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的清代乾隆年间名士袁枚,其《随园食单》至今依然是美食界备受推崇的经典名著。在当下,诗人开餐馆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其中,将食物与写作结合得最积极、最热情的,重庆籍60后诗人二毛,肯定位列其中。

  作为80年代莽汉主义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二毛一边开餐馆,一边写美食文章,出版有《吃家》《碗里江山》《妈妈的柴火灶》等美食随笔集。作为一个吃货兼诗人,二毛一直在味的道上寻寻觅觅,探求味与道的真谛,并将饮食之道用诗歌、哲学和情趣调味。

  在《味的道》书中,他试图解读隐藏在200多年前随园会所里的佳肴,探寻是否更能接近“味道”本身,同时也远眺一下今天的“味”与那个时代的“道”之间的距离。

  二毛写起吃的东西,笔下情意真是深长。“夏天的萝卜、春天的茄子、悬吊在季节之外的冬瓜等等,这些都没了当季的那种自然之色和纯正之味。所以我常像等待我的‘乖乖’一样,在大雪纷飞中等着又白又脆的萝卜,在夏天的门口等着汁满嫣红的番茄,在3月的树丫上等着细嫩清香的椿芽……还有潺潺溪水中的欢快之鱼,一边走一边捉虫子的之鸡,荷塘阳光中的嘎嘎之鸭……差不多近三十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茄子和番茄没有经过夏天灿烂阳光的那种陌生的味道,在冬天偏离了辣的方向的青椒,以及冬天一脸铁青的四季豆和豇豆。那些正当季节的、耀眼的、曾经过我们幸福生活的茄子、番茄、青椒、四季豆、豇豆等都去哪儿了?我不止一次问自己,那些带有金的太阳的味道哪儿去了?”

  不过,二毛也地认识到:“如今想要一年四季按顺序变化而食,早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除非自己去找一处世外桃源,闲养鸡鸭,按季节栽种,再养上几头大肥猪。不过这也正是我想要去过的美食生活,美食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妈妈的柴火灶》中,二毛更是将美食与市井烟火情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以温暖轻松的笔调,讲述了自己幼时,母亲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为贪吃的孩儿做的一道道动人的菜肴。每一个字都活色生香,美好的味道跃于纸上。没有其他美食书惯常的炫耀和造作,二毛的母亲用巧手把平淡无奇的食材变为至美之味,连被扔弃的边角余料也可以化为神奇。这哪里只是谈美食,这写的更是亲情和逝去的童年。

  如果说,二毛是内地美食写作的大咖,那么,作为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江四大才子”的蔡澜,则是美食写作界的翘楚。蔡澜长期活跃在文化界,著作种类数不胜数,对书法、篆刻、绘画、电影,都有不俗的见识。金庸曾说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不过,蔡澜最广为人知的,还是他关于美食的撰文。他将喜爱美食的天性发扬至极,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见识和才气。

  看蔡澜的美食文章,第一感触是,他对美食是真懂,见解有趣有识。比如他解释自己非常喜欢清炒豆芽这道菜的理由:“这个菜最难做的,不容易。因为单单是豆芽的话,就太寡了。我的清炒豆芽是把锅烧得很红,一定要加猪油。猪油要等到油起烟的时候,把洗好、摘好头尾的豆芽放进去。放进去以后,即刻要滴鱼露,不是酱油了,鱼露会令蔬菜没这么寡,再抛几下就可以上桌了。这个菜吃起来有动物的味道,有蔬菜、猪油、海鲜、鱼、鱼虾的咸,还有豆芽本身的清甜。很难做的这道菜。”

  蔡澜认为,川菜“基本的最好。流传到外地已变了种,能尝到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已是人生幸福。”在一篇名为《川菜》的文章中,蔡澜详细介绍他所激赏的几道川菜:开水白菜、回锅肉、折耳根炒腊肉等。开水白菜是蔡澜激赏的川菜之一,“所谓开水,使食者认为是单单的白开水,其实是一种高级清汤,谦虚而名。用老母鸡、鸭、排骨、火腿和瘦肉炖成,其汤清澈见底、醇厚素雅,配以带嫩绿叶子的白菜,平凡中见。”

  从文章的可读性来说,蔡澜的行文简练不矫揉造作,态度洒脱,显尽人情练达。著名作家倪匡称赞蔡澜的文章:“处处透露对人生的态度,其中的浅显,明白禅机,都使读者能得顿悟,可以把本来很复杂的世情困扰简单化:噢,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未婚的女孩儿喜欢逛女装店,已婚的煮妇喜欢逛超级市场。”很多人是从《三联生活周刊》《城市画报》等上的美食专栏中认识殳俏的。这个灵透俏丽的80后美食专栏女作家,毕业于复旦大学和早稻田大学,获得史学硕士,极其热爱美食,写美食文章尤其出彩。她善于将食物及与食物发生的故事,写得灵气十足,又有文化分量。她的美食文章已结集出版多部著作,如《人和食物是平等的》《煮妇日记》等。

  《煮妇日记》是殳俏记录每周一雷打不动地为老公和他的朋友烹饪大餐的经历。为让每顿饭都有新意,她经常苦思冥想,四处购买做饭材料。每餐过后,吃者都大呼过瘾,读者也仿佛闻到了那滚落肉锅中的浓浓酒香。中间夹杂着对儿时美食的甜美回忆、往日情怀以及各种跟美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信手拈来……

  从这些煮妇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才气的女子,而快乐,享受着美食,享受着生活。她不使用绮丽词藻,而用简洁的语言,将与美味勾连的精髓完全呈现出来,可谓是一种看家本事。海派知名作家小宝曾这样评价殳俏:“一肚子时尚的杂学,食物、风俗、时装、、文学、历史、电影、电视、地理、的美食、欧美日韩各明星……一切没用的知识她似乎都知道。一个女孩懂那么多想干什么?当然,懂那么多,不写出来就太可惜了。”

  写美食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写出了自己的灵气,但殳俏却不喜欢“美食家”这个称号,因为不喜欢他们那种居高临下品评食物的态度。在殳俏看来,没必要过于将煮饭艺术化,“煮饭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并不是将生活艺术化,很自然很温暖,只要煮饭的人充满,食物一定美味无疑。品味食物的人,一定通过食物感受到煮饭人的内心,是平和还是坚强,是幸福还是期待。”

  对于“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他的胃”这种普遍流传的说法,殳俏也有不同流俗的清新看法:“我自己觉得吃的东西肯定是先满足自己再满足别人最重要。一个好女人会做饭很不错,但是不会做饭不说明你不优秀。女人值得被爱的地方有很多,不光是做饭,否则男人都去娶女厨师啦。爱情不是功能性的,有厨艺是种加分,而不是必要条件。我也很反对有的女孩子为了取悦男朋友,勉强自己去做饭。做每件事的前提,都是要让自己舒舒服服的,不要把自己搞得不开心,一切就都是零。”

  在拿美食说事儿的书中,现在的图书市场上,有很多清新的读物,很是畅销。比如豆瓣著名写手玮所写的美食情感集《孤独的人都要吃饱》,以美食讲述爱情故事;《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则是一本专门针对餐桌布置的书。作者说,写这本书的创作初衷,是希望让人们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餐桌上,用鲜花、美食和用心的陪伴来表达“我爱你”。

  青岛出版社出版了一批“吃货”系列漫画绘本,其中包括《吃货漫语》《吃货蜜语》《电影食堂》等。一个名为蔡雅妮的年轻女子,将自己一个人做饭的简单视频短片,上传网络,人气很高,引发了单身年轻人“一人食”的食物美学热潮。随后还出版了书《一人食》,被称为是在孤独美食中定义了“不孤独的食物美学”。不过,这些书,都比不上关于食物的漫画大作—《深夜食堂》。

  “一天又结束了,当人们赶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这是《深夜食堂》系列每篇的开场话。听起来,都知道这将是一部温暖疗愈系的作品。在大都市的一个弄堂小街上,一个脸上有条刀疤的中年大叔,独自经营一家小小的食堂,深夜零点开张,早上7点打烊。菜单很简单,只有猪肉味噌汤套餐一种,大叔的经营方针是:“想吃什么,我就做给你,只要是当天有的食材而我又会做。”食客要求他做的菜,一般都是简单但美味的家常菜,但是各有特色,饱含诚意。

  每一个登门的食客,在这间小小的食堂相遇,表现,在沉默寡言老板的“注视”下,混着食物的诱人香气,交织上演一段段形形色色、悲欢离合的人生故事。故事没有特别大的戏剧冲突,不狗血,不激烈,但其散发的质朴人情味,日生的淡淡忧伤,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善意,击中了万千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食堂老板,情绪一直很稳定,好像人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让人看到稳定。如果城市是一个无际的海洋,那么深夜食堂及其老板,就是一座温暖的灯塔。温暖的灯光,友爱的人群,美好的食物,对于城市上班族,提供很大的慰藉:让生一种喜欢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感觉。

  《深夜食堂》里有很多故事,已经被读者津津乐道。比如第一卷中的《猫饭》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总是红不起来的女歌手。每天早上6点半,她会准时来店里吃一碗猫饭。经由老板引介,食堂里另一位是著名作词家的常客,听到了她的歌声,欣赏之余,为其量身打造了一首《的猫》。这首歌走红之际,女歌手却发现自己患了绝症。去世前一个月,她最后一次来到食堂,最后一次点了猫饭。尽管连半碗都吃不下了,但她的笑容令疼、难忘。女歌手去世后的一天,早上6点半左右,店里来了一只大花猫。老板给它喂猫饭,它吃得津津有味,还发出“喵”的笑声,就像那个姑娘一样。故事到此结束。

  《酒蒸蛤蜊》讲述了一对的故事。儿子回忆起小时候母亲带他去海边的事情。准备的母亲,在海边的小饭店里,带儿子吃了一顿酒蒸蛤蜊。看到孩子欢喜的样子,母亲打消了轻生的念头。美食与希望发生的联系,动人而又力。

  日本漫画历来多有以漫画题材表现文学内涵的作品,《深夜食堂》便是其中一例。经过品味不难发现,作品中贯穿着“物哀”、“无常”、“人情”等日本传统的审美情趣,每一夜都堪比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寓意深远,耐人寻味。读者可以看到食堂里萍水相逢的人们之间毫无防备、简简单单的“人情”。可以看到无常,人生百态。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与宽容,以及对命运,淡淡的悲哀和坚韧的豁达。中文陈颖曾说:“如果说手冢治虫是一位嫉恶如仇的理想主义者,那么安倍夜郎就是一位胸怀宽广的世外隐士。他们的作品承载的内涵,不输于任何一部严肃文学作品。”

  如果说,《深夜食堂》是治愈系登峰造极的话,那么《孤独美食家》就是从偏向冷峻的方向,靠写美食、写人性的复杂和私人化、私密性更强的生命体验。在日本,村上龙是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作家。在《孤独美食家》中,村上龙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人吃遍天下美食,发生界各地的32个跟美食相关的故事。从美食之都巴黎,到和“美食”二字搭不上边的、非洲马里无人知晓的城市通布图,从一票富有奢靡的大都市纽约摩纳哥,到彼时通货膨胀经济几乎崩溃的里约热内卢,村上龙对一道道食物在视觉观感、味觉体验上作了精准又充满想象力的描述。

  纽约网球场上遇到的老人,因为儿子喜欢网球,所以一定要来看看究竟网球是怎么回事;在伊瓜苏瀑布拍摄MV的少女明星,因为怀念和家人一起的小幸福,而反反复复地去吃蛋包饭,等等。村上龙写尽了人在欢欣愉悦后留下的,无法隐藏又难以的。

  华西都市报记者延伸阅读当大文豪也是吃货大仲马写过美食词典(推荐:《盘中巴黎》《好吃的哲学》)

  草莓甜点中隐藏着普鲁斯特人生初体验的难忘滋味,点燃他了对逝水年华的追忆之旅。可称得上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豪“吃货”经典案例。除了普鲁斯特,对美食欲罢不能的,还有很多大文豪作家。如痴爱烤羊排的雨果,靠法式烩龙虾化解美式乡愁的菲茨杰拉德,巴黎馅饼则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千里之外仍然吮指回味……

  饮食习惯与文学态度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美食中又怎样散发着消逝时代的气息?法国作家安娜·玛提奈蒂,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在《盘中巴黎》中,安娜以“酒馆酒肆”“咖啡馆、餐馆和啤酒餐厅”“宴会大餐”“家常料理”“塞纳河畔乡野风味”为题目,寻找巴黎一道道经典的菜品,希望寻回消逝的时代空气和历史记忆。

  很多人读过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但不少人并不了解,大仲马还是一个曾因耽于美酒美食而导致债台高筑的老饕。晚年的大仲马几乎吃遍了巴黎大小餐馆,成为法国第一个开始写食评的人。他曾专门为美食写过一本“美食词典”—被译为《好吃的哲学》,被称为“法国美食百科”、“法国文学和法式美食的之作”。在这本词典中,大仲马围绕着人类饮食的方方面面,探讨所有从厨房中延伸出的单词。凡与美食相关的名人轶事、传说、笑话、史料均收录之列,趣味盎然。

  他的词典中还记载过一次吃孔雀的经历:“一只羽毛齐全的烤孔雀在餐桌上,尾巴开得像一把扇子,宝蓝色的脖子高傲地挺拔着。”

  除了爱吃,大仲马的厨艺也是了得。大仲马有次下厨宴请朋友,菜单包括番茄小虾浓汤、美国风味龙虾、诺曼底酱鲽鱼、鲭鱼蘸麦特里调味汁、香槟白葡萄酒炒牛腰等。大仲马曾说:“我爱上烹饪,一如我爱上诗歌一样,乃是天赋。”

  推荐:

  

关键词:美食介绍文字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