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曲利丽:从“”到“王圣”|说书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8-2-23 9:31:32 人气: 来源:

  在本书中,笔者完整梳理了两汉文化从“”到“王圣”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笔者紧紧围绕着“王命论”这个思想命题来展开论述。正是因为士人的从公天下转向了“王命论”,才导致了两汉文化的演变。 “王命论”的思想史价值并不高,它充满宿命论的神秘意义,把人事归之于不可知的命运,消解了人类对的。除了有利于现实帝王的权威,它对人类追求真理和的终极目标贡献无多。可以说,由公天下到“王命论”是士人史上的一次倒退。倒退的原因何在? 具体是怎么引起的? 倒退又体现在哪些地方? 这是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不断追问的问题。

  在本书的前三章,笔者梳理了士人由公天下向“王命论”的转变过程。 认为由于理想主义的局限,儒生舞台后无法承担起平天下的历史责任。礼乐改制失败后,儒生又在理想主义的鼓舞下鼓吹宿命化的禅让,最终出王莽,制造了更为沉重的历史灾难。王莽失败导致儒生理想主义的消退和“”理想的破产。 儒生们不能够深刻地反思历史,而了神秘宿命的“王命论”,其核心是一家一姓之私天下观念。 后汉的者迅速发现了这股刘氏王命的价值,将其打造成了以“王圣”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形态。 总之,儒生从公天下向“王命论”的转变,起于代表公天下理想的王莽之惨败,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们找不到实现理想的客观途径及保障力量,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在后三章,笔者讨论了“王命论”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后,导致的、思想、士人人生形态、文学的一系列变迁。 具体来说,在今古文论争的发展过程中被深深地打上了“王命论”的烙印。一方面,古文经为立于学官,开始向者谄媚,其构建意识形态的功能;另一方面,今文经为保持其学术地位的优胜,也开始向靠近。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附庸和学者自娱的玩意儿。思想史在“王命论”的下平庸,王充将人生的穷达完全归之于命运,为时代与自身坎坷沉沦之间的不和谐找到了合理解释。王符以后的儒法家虽然开始了,但是因为“王命论”的私天下观念,的格局甚为狭窄。士人的人生形态则在“王圣”的下,谦恭自守、追求名节、保身全家,人生理想逐渐从外王转向内圣。文学先是在东汉前期充当意识形态的功能,,后来在崩坏之际,逐渐个体生命体验的表达。

  在叹息东汉思想文化平庸卑弱的时候,笔者又不由自主地以西汉的思想文化为参照系。这是承自先秦而来的上古文化,以现实为其最高旨归。虽然西汉的士人有着历史理想主义的根本缺陷,但是其阔大的文化气象、追求理想的热情、的勇气与锋芒,在数千年文化史上异常耀眼。从黄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原君”、“”“亡天下”的辨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先秦到西汉的文化辉光重现。这种辉光,珍异卓绝,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毕竟太过稀少了。

  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叹:在面对的时候,中国士阶层过于脆弱,脆弱到不堪一击!尽管他们常常以“平天下”作为自身的崇高目标和理想,但实际上能达致此功者寥若晨星。他们更多、更经常地充当帝王的臣妾、的帮闲。这并非因为他们不具备勇气,事实上他们常常为了一个目标,气势,惊天动地!脆弱的原因在于他们以来代替、以理想来裁压现实的思维模式,在于历史上的没有成为实现理想的客观性保障力量!

  在综合观照、、思想、文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认为两汉之际的文化发生了从“”向“王圣”的转变。所谓“”,指的是只有才配称王,的性来自于为万民利的圣德,其核心是保民而王、天下为公。“王圣”则是东汉阶层重塑的一个观念:帝王即为,帝王不仅拥有的最高,还拥有神圣的人格魅力,集政统与道统为一身。从“”转向“王圣”,是思想史上的一大变局:“”的文化承续先秦而来,在芜杂诞幻中涌动着以思想现实的冲动,其终结意味着上古文化的终结;东汉的“王圣”则了中古思想,思想家不再试图现实,而是努力地适应现实。

  在前三章,本书梳理了两汉文化由“”向“王圣”的转变过程,认为转变的契机在于王莽禅汉。王莽禅汉并非简单的外戚,而是西汉元成以来儒学发展的产物。儒生在元成之际舞台,但由于理想主义的局限,无法实现其礼乐改制的理想。改制失败后,儒生鼓吹宿命化的禅让,出了符合“”理想的王莽,但最终造成了惨重的社会灾难。的儒生在新朝大乱、思汉的时代情绪中提出了“王命论”,热情阐释三个命题:“孔为赤制”、“垂戒”、“火德承尧,虽昧必亮”,分别从圣、天、血统等方面阐述刘氏王命的正当性。东汉帝王则适时地利用了“王命论”,逐步将其纳入体系中,最终构建了以《白虎通义》为代表的“王圣”意识形态。

  在后三章,本书从、思想、文学等几个侧面分析了“王圣”意识形态对东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在领域,无论是今文经还是古文经,都在论争过程中积极向靠拢,最终失去了经世的超越性品格,而变成了“王圣”意识形态的附庸。思想发展在“王圣”观念的控制下,呈现出平庸的格局。即使东汉末的,也不再有西汉公天下思想的阔大气象。士人在“王圣”观念下处世趋于谨固内敛、苛求名节和。文学在帝国强盛时颂王宣汉,后来在崩坏之际,逐渐开始表达个体生命体验。

  曲利丽,女,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魏六朝文学及文献学,曾在《史学集刊》《中国文化研究》《文史知识》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