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经典人文地理》10月29日起获纪录片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7-5-31 14:07:17 人气: 来源:

  他们是云南本土最具活力的纪录片编导;他们用镜头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2007年10月29日——11月3日,云南卫视优秀纪录片展播:《雨崩村的故事》、《又见海鸥》、《幸福山谷》、《嘎达娜运茶记》、《瞿开森和他的中国妻子》,将为您讲述经典瞬间背后的动人故事。他们是云南本土最具活力的纪录片编导;他们用镜头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2007年10月29日——11月3日,云南卫视优秀纪录片展播:《雨崩村的故事》、《又见海鸥》、《幸福山谷》、《嘎达娜运茶记》、《瞿开森和他的中国妻子》,将为您讲述经典瞬间背后的动人故事。

  1991年在云南的梅里雪山发生了一起世界的山难,随着这次山难被人们记住的,还有一个坐落在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山脚下的藏族村庄——雨崩村。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通公,这里很少有外人来打搅,村里人延续着传统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然而,在那次山难之后,到雨崩村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在雨崩这个美丽的村庄里,人们最缺的就是老师。交通可以阻碍雨崩人对的了解,但却无法阻隔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在村民们的期待中,一个志愿者老师来到雨崩小学支教,面对语言不通但又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这位老师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教授他们?编导:阿福编导:第一次去雨崩村是2002年的一个夏天。到达雨崩村时正好是傍晚时分,太阳的余辉把眼前的世界都染成了一片金黄,绵延千里的雪山耸入云端、村庄炊烟袅袅、几只牦牛在乡间小上悠闲的散步、一曲悠远的牧歌突然响起差点将我们的胸膛洞穿。此情此景竟叫一个同行的壮汉嚎啕大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天那!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当时我想一定要拍一个关于雨崩村的纪录片。2004年十月长假,终于得偿所愿,进驻雨崩村开始《雨崩村的故事》的拍摄。从香格里拉县城到雨崩村得分两天走:第一天到德钦县城,第二天两小时的车程到一个叫西当的村子,从这里开始便再没有公要徒步走大半天的,翻越几座大山才到雨崩村。因为雨崩村至今都还没有通电,村民家里都用仅够供应几个电灯小水轮机发电,电压不够,所以我还得带上汽油发电机等沉重的设备,当然这些设备就只有靠马帮驮进去了。到实际进入拍摄的时候,起初的冲动和兴奋一下子都 变成了一片茫然:阿那主和村民们都只要一看见我的摄像机对准他们就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甚至有的村民干脆捂住脸跑掉。我根本就没法拍到他们真实的状态,就更别说是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了,村民们都很谨慎的保持着对我的友善和距离。那时侯在他们看来我是个外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茫然我才过来要想拍摄到村民们内心真实的东西,我首先得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他们中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其实,藏民对朋友的概念真的很单纯,只要你真诚的和他们交往,他们便会很快的对你敞开。我和雨崩村的村民们一起喝酒、聊天,一起唱歌跳舞,跟他们学习当地的藏语……雨崩的乡亲们以最大程度包容接纳了我。当时,雨崩村一共34户人家,当我第一阶段的拍摄进行到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村民们都把我称作雨崩村的第35户。当然,我的拍摄也随之柳暗花明。《雨崩村的故事》拍摄时间跨度超过20个月、实际在雨崩村拍摄的实际时间四个阶段累计达7个月。该片获:云南省电视一等

  上世纪80年代中的一个冬天,红嘴鸥第一次不远万里飞到了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从那时候起,就有一位老人每年都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海鸥的到来,他就是被人们称为海欧老人的吴庆恒。老人退休后,仅靠微薄的退休金渡日。但他仍然每一月拿出一半的工资来给海欧买食物。一次偶然的机会,云南纪录片编导潭乐水在盘龙江边结识了这位老人。老人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潭乐水,这时的他觉得自己应该为这位老人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用镜头记录下这位老人和海鸥的故事。这些珍贵的镜头,也是海鸥老人生前唯一的影像资料。本片汇集了云南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祁云老师二十年来,拍摄海鸥的精美镜头。通过这些的镜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段感人的人鸥情。在昆明人的心中,这段人鸥情已经不仅仅是海鸥老人的故事,而是海鸥和昆明人二十多年来不变的约会。该片获2006首届中国玉溪国际环保纪录片周三等

  俄亚是一个遥远而幽闭的山谷,这里的人们过着几乎与世的生活。孩子们最大的憧憬就是能够读书、识字。这一年秋天,山谷里来了几位二十出头的女教师,她们的到来,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幕后故事:2003年底,在丽江休假的云南纪录片女编导冯晓华无意中从丽江的同行口中得知,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纳西族村落叫俄亚。有心的冯晓华当即看了同行从俄亚拍摄回来的影像资料。自此便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1月1日,冯晓华和她的三个同事到丽江租了三个人三匹马组成的马队,这一次历经的寻找,结果却走错了地方,到了另一个乡镇,冯晓华他们只能失望地回去了。在2004年10月份,经过了再次准备,她孤身一人和战士走了整整一天,才到了让她魂牵梦绕的俄亚……冯晓华在编导阐述一文中这样写道:“在俄亚,我兴奋地接触着一切。尽管我们仅靠几瓶辣酱度过了漫长的拍摄期,但我们的生活在山谷中,已经常富足的了……我时常在想,什么是快乐和幸福,那一定不是物质可以衡量的。” 在《幸福山谷》中有一个细节,冯晓华她们去俄亚的时候,石榴正开着艳艳的花儿,而冯晓华她们走的时候,枝头已是乒乓球般大小的果实了。或许正如冯晓华说的那样,当我们回首山谷的时候,发现,其实幸福就在那里,在那些简单而艰苦的生活里。该片获:2006年度中国十佳长纪录片提名第九界金熊猫提名被日本NHK重点,是云南台第一步国际市场的纪录片。

  2005年5月,一支民间组织的马队离开昆明,踏上前方的漫漫长,开始了对埋藏在民间和历史深处茶马古道的重现和追溯。这支叫做“瑞贡京城”的马帮力图重现历史上普洱茶进京的。他们将从中国西南方的云贵高原出发,一北上,穿过丰饶的成都平原和长江水系,越秦岭进入黄河流域,而后进入中国古丝绸之的起点西安,最后切入长城,进入首都,从而再现明清两代云南普洱茶誉满京都的历史场景。这次旅程将用去半年多的时间,而这条自高而下、自南向北的道,则是已经深埋在历史深处的茶马进贡之,是中国大西南地区著名的茶马古道中的一条特殊线。历时半年的拍摄,云南卫视的摄制组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纪录。《嘎达娜运茶记》将一部讲述物的悲壮故事真实而完整的呈现给了观众。《嘎达娜运茶记》获了很多项。其中包括第五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2007年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佳纪录片,以及入选尼翁真实电影节竞赛单元。对于本的片再次获,总编导周卫平说:“荣誉要归赶马运茶的人,我只是一个的记录者。”也许,只有保持着这样一颗真诚的心和广阔的胸怀,才能用最实的态度去记录我们的生活吧。

  这是一部历时半年由云南编导朱探质拍摄的讲述文化差异的纪录片。瞿开森原是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影视人类学家。作为一个影视人类学者,瞿开森一直在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一次偶然的外出旅游,让他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农村女孩——李彩芬,并对她一见钟情。在瞿开森热情的追求下,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他们一个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类学博士,一个是则是没有读完小学的村姑,从未走出过大山,甚至没有到过省城。面对年龄、语言、学历、见识、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等巨大的文化差异,他们又是如何沟通、如何跨越的?该片获2006年度中国电视金鹰纪录片提名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