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广东民俗闹新春 人日:老西关祭祖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20-8-3 14:11:56 人气: 来源:

  鏈綉绔欑敱鍗楁柟鏂伴椈缃戠増鏉冩墍鏈夛紝鏈粡鎺堟潈绂佹澶嶅埗鎴栧缓绔嬮暅鍍忋骞夸笢鍗楁柟缃戠粶淇℃伅绉戞妧鏈夐檺鍏徃璐熻矗鍒朵綔缁存姢

  “生日快乐!”昨天(4日),在广州市荔湾区逢源的邓圻同家,祝福声一次次响起,这是邓家在过人日。

  邓圻同是老西关,自小在西关长大,今年已80高龄,其祖父邓华熙,清代曾历任安徽、山西、贵州巡抚,后因病回广州定居。邓圻同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家中一直都把人日当成一个重要的节日来看,非常重视。

  “‘人日’就是众人生日,这天人人都是生日”。邓老表示,既然是过生日,自然应当重视。他笑称,过年放假放到初七,这也是尊重习俗,好让大家在生日那天轻轻松松玩乐,第二天再去上班。

  邓老正和记者说着人日的风俗,门外又一声“生日快乐!”传了进来,原来是邓老的外孙女特意赶来了。外孙女又是给邓老倒茶,又是削水果孝敬老人家,一时,屋内气氛热闹起来。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邓老还拿出一个红包派给了外孙女。

  “除了初一要派红包,今天是生日,也要派红包的。”邓老向记者解释。他还告诉记者,本来这一天子女都会来吃团圆饭的,但均因有事在外,不能赶回来,但有两个前来祝贺,心里也十分高兴。

  哪天是生日?当然是自己出生那一天了。但你是否知道,还有一个?那就是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广州人俗称“众人生日”。

  人日的来历与传统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生物的故事有关。话说女娲创世,在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六种动物之后,在第七天创造了人,因此,初七这一天,就成了人的生日。

  人日又称为“人胜节”,传统的人日,女孩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戴于头上,或贴于屏风等处,以纪念女祸创造人的伟大功劳。亲友之间还将制作各种花胜(类似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俗称“赠花胜”。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邓老带领家人、祭拜祖先。大发糕、生鸡(公鸡)、生果(水果)、红烧肉、生菜、素菜,早已摆好。“生”代表生机勃勃,“大发糕”,也叫“松糕”,象征一个发财,步步高升,它是由米粉磨成米浆,放上片糖煮后,用盘子装好做成。邓老告诉记者,今年虽然没有自己做大发糕,但还是到外面订了一个。“在以前人日祭祖,虽然家庭条件较差,生鸡、红烧肉可能就没有,但准备大发糕是基本的。”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邓老及家人、双手合拢,向祖先祭拜,感谢祖先给予了后代生命,也祈求祖先一年平平安安。他们一脸严肃,表露出他们内心的虔诚,虽然是一个家庭祭祖,但同样是那么庄重。

  “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对于祭祖一事,邓老20多岁的外孙女,她表示,在人日这天祭祖是饮水思源,“虽然现在我们邻居已很少祭祖,保留这个风俗的家庭很少了,但自己仍会将这个风俗继续下去。”

  “按西关人的传统,‘人日’菜式必须吃‘七样菜’。”邓老介绍,其中五种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芹菜、蒜、葱、芫荽(香菜)、韭菜。芹菜的“芹”谐音“勤”;蒜谐音“算”;葱谐音“聪”;芫荽的“芫”谐音“缘”;韭菜的“韭”谐音“久”。而另外两种就按照各地的风俗和口味,灵活搭配。有些地方用鱼、肉来代替,鱼表示“年年有余”,吃肉代表生活富裕,甚至也有用水果来代替的。

  邓老说,过去,在初七这天,家里的老人会起个大早,忙着准备,把这“七样菜”放在一个锅里一起煮,也叫“七宝羹”,全家人一起吃,并且每人都要吃一口。不过,现在广州多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再拘泥于那七样菜了。“在人日这天,大家一起团聚,吃个团圆饭这个风俗,我们则一直保留下来了。”

  “自己虽然也是老广州人了,但人日这天,吃的方面则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了。”家住海珠沿江的王成则表示,自己从小就在广州这块土地上,也生活了40多年了,但跟很多邻居一样,已经不像端午、中秋那样看重视人日了。“不过,一家人团聚,吃个团圆饭,这个过人日的风俗,我们家也一直保留下来”。

  而记者还就人日采访了七八位出生在广州但父辈是移民来的“新客家”,他们均表示“人日”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新名词。待记者介绍后,他们纷纷感叹,想不到老广州还过这么一个节日,并且有那么多讲究。

  “还真希望能将各个节日重新丰富起来,使我们能够找到儿时过年的感觉。”刚从大学毕业来广州工作的许小姐如是说。

  民间传说人日是玉皇大帝的七姑娘生日,妇女在这天用秫秸、布条做一个“七姑娘”,扶着她先转井,再转碾台和磨台。边转边唱:“七姑娘,转井台,教俺绣花做绣鞋”,“磨道去,碾道来,针线筐,不离怀”。

  在人日这天有“扎姑姑”的习俗,未婚少女聚在一起“扎姑姑”。她们用木条、干草、葫芦头、彩色布条等,做成“姑”,葫芦头涂上白粉,画上五官,还用鸡血点染腮唇。然后让“姑姑”站在供桌上,大家轮流给姑姑跪拜,祈求降福。最后有人举着“姑姑”给每个少女点头,据说,给谁点头多,谁就有福。

  到黄大仙祠祈福,也是广州过人日的习俗。昨日,在黄大仙祠门口,锣鼓响,醒狮舞,热烈欢迎市民,庆祝节日。祠内充满传统气氛,各色灯笼、挥春,把祠内装点得喜气洋洋。

  “祈求斗姥我和家人狗年平平安安!”昨日下午三时许,黄女士点上一炷香,双手合拢,虔诚地向斗姥祈福。“我是属狗的,今年与属狗、鸡、牛、羊、龙的冲太岁,一年会变动很大。”黄女士表示,据民间习俗,要转运者,宜当年向斗姥祈福,因为斗姥是管所有太岁的,故拜斗姥能驱凶避邪,趋利向善,转好运,所以特意来黄大仙祠祈福。

  “我老公和儿子也来了”,黄女士的先生和儿子也一道在黄大仙祠祈福。其先生表示,自己开了一个工厂,按照风俗,当天前来祈福,希望一年工厂平平安安,生意兴隆。

  黄大仙祠的工作人员冯女士介绍,为了迎合市民的需要,重现具有岭南民俗风情的春节特色,广州黄大仙祠在今年春节举办了主题为“新春祈福风情游”的春节民俗庙会,市民不仅可以观赏到亲民党宋楚瑜先生的作画,还可欣赏南派醒狮表演、粤剧曲艺表演、喷糖画等多种民间艺术。(编辑:)

  鏈綉绔欑敱鍗楁柟鏂伴椈缃戠増鏉冩墍鏈夛紝鏈粡鎺堟潈绂佹澶嶅埗鎴栧缓绔嬮暅鍍忋骞夸笢鍗楁柟缃戠粶淇℃伅绉戞妧鏈夐檺鍏徃璐熻矗鍒朵綔缁存姢推背图原文

  

关键词:西关民俗艺术
0
0
0
0
0
0
0
0
上一篇:腾讯视频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