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广州有条“崔与之民俗文化村”你去过吗?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19-3-27 15:40:18 人气: 来源:

  在千年古城的街头巷尾,在阡陌纵横的水乡山村,在渔歌唱晚的河汊,在稻谷飘香的田野,在熙熙攘攘的何仙姑诞上,在天后诞的社戏舞台上,当欢快活泼的客家山歌唱起来,当五彩缤纷的鱼灯舞跳起来,当激动的《赛龙夺锦》乐曲破空而起,我们仿佛又回到那个寒耕暑耘,秋收冬藏的农耕时代,与先祖的血脉一齐搏动。

  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掩映于薄烟微雨之中,散落在水曲山隈之间的古村落,确如沧海遗珠,未见时悠然神往,一见时情难自已。

  坑贝自然村,位于增城中新镇,村民以毛姓为主,其先祖于明代从距离不远的莲塘村毛姓族人中分离出来,到该地自立门户,至今已四百余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全村进行过修葺重建,布局更加规整,规模愈见宏大。

  村子面朝东北,南北阔152.43米,东西深120.37米。村前和右边筑了一道胸墙,与左边的花园、书房和村后部的民居连接,把整条村围了起来。前面有一座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的门楼。胸墙内是晒谷场,墙外是池塘,村后有一片后龙山风水林。村子的民宅按长方形棋盘布局,横五纵十,整齐划一。村内有祠堂、、炮楼、书房各一座和42座民宅。

  在村中的建筑之中,规模最宏敞的,无疑是祭拜祖先的式谷毛祠。这座祠堂建于清代,大门正对着村前的门楼,坐西南朝东北,三间三进,总面阔10.98米,总进深30.07米,建筑占地330.17平方米。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脊,垂脊戗戟反翘,碌灰筒瓦,滴水剪边。墙面是水磨青砖,花岗岩檐柱,次间施虾弓梁,红砂岩石门夹,门额石匾刻“式谷毛公祠”五字。中堂前后出三步廊,两根红砂岩檐柱,中间四根圆形金柱。封檐板上雕着精美的花鸟纹饰。中堂前带两廊,七架金字顶,左廊有一道小门,可通往天井。后堂前带两廊,明间设神龛,次间建房。

  隔着一条纵巷,就是坑贝书房,同样是2010年公布的增城登记文物单位。这是一座清代建筑,五间两廊式布局,总面阔7.6米,总进深12.8米,建筑占地225.28平方米。大门为红砂岩门夹,天井为红砂岩铺地,墙角有红砂岩浮雕,正屋前出四架轩廊,两根八角红砂岩檐柱,与灰黑色的水青砖墙相衬托,显得格外高贵气派。书房后面原为花园,但今已不存,改建为平房。

  在村外几百米外,是坑贝小学。学校内有一座毛先儒祠,也属坑贝村的毛氏祠,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由附近四条姓毛的村子合力兴建。坐西朝东,五间三进,左右为衬祠。总面阔22.2米,总进深42.5米,建筑占地943.5平方米,比村内的式谷毛祠规模更大。硬山顶,五花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瓦当滴水,青砖石脚。头门前后出廊。次间、梢间施石虾弓梁,上置石狮驼峰和异型斗栱承托檐桁。明间步梁为月梁做法,梁底雕花,上施人物纹驼峰,莲瓣纹斗栱和鳌鱼形托脚。门额石匾刻“毛先儒祠”四字。

  中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共十七架,前后出廊。前廊两根花岗岩檐柱,四根金柱。后金柱间有一道屏风,上方悬挂“葩经堂”木横匾。中堂前带两廊,明间是一座九架歇山顶廊亭,灰塑博古脊,垂脊施灰塑博古纹,戗脊戗戟反翘,碌灰筒瓦,滴水剪边。封檐板上的精细彩色木雕,墙壁上端描画着各种水墨图画。然而,中堂的梁架在后来的维修中,改用钢筋水泥材料,已不复可见了。

  后堂前带两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根檐柱,七架金字顶。明间设神台,次间建房。后堂和两廊的墙壁上端遍绘彩色与黑白图画,封檐板上施彩色花鸟木雕。天井铺花岗岩条石。左右衬祠都是硬山顶,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垂脊戗戟反翘,翘尖有一只小巧玲珑的灰塑坐狮,在阳光中昂首顾盼。

  距离坑四川挖出50米大蟒蛇贝自然村不远,就是崔屋自然村,两村同属坑贝行政村。崔屋最有名的,就是崔太师祠了。这里是南宋名臣崔与之的故乡。崔与之号菊坡,南宋绍熙四年(1193)殿试考中进士,成为岭南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主政两淮及四川多年,史书上说他外拒金人,内立军政,取信军民,深得民望,政绩卓著。有一年浙东发生严重,遍地哀鸿,无数饥民失所。崔与之打开扬州城门,迎入难民安置,从而救活流民万余人。他在汉中坐镇五年,令金兵望而却步,巴蜀得保平安。崔与之告老还乡时,川民攀辕卧辙,哭声动地,后来还在成都仙游阁立像纪念。

  崔与之酷爱菊花,他的处世态度也是人澹如菊,一生不养妓,不增置私产,不受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作为座右铭。他的词章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他开创的“菊坡学派”,也被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他那首“水调歌头”,是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个概括:“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后人把唐相张九龄奉为“粤诗之祖”,把崔与之奉为“粤词之祖”。

  崔屋这座崔太师祠,始建于何年何月,已不可考。1996年进行过。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2米,总进深30米,建筑占地366平方米。悬山顶,泥砖墙,青砖墙脚。门前有旷地和月塘。

  头门为凹斗门,灰塑牛角脊,碌灰筒瓦。明间和右次间的外墙在修葺时铺上了瓷片。左次间为水磨青砖。青砖门夹,门额石匾刻“崔太师祠”四字,楹联是1996年修葺时加上去的:“御赐菊坡千年承祖业;天开相水四海发枝”。中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共十三檩。前有天井,左右为房。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共十一檩。明间悬“清献堂”横匾,设神龛“先祖崔丞相”塑像,左右楹联也是1996年时制作的:“克夏驱金保国安民寒敌胆;谏君律己兴邦济世振”。

  1985年,崔太师祠公布为增城文物单位;2002年公布为广州市文物单位。如今,坑贝村经而成为“崔与之民俗文化村”,在太师祠旁建起了一座崔与之纪念馆。纪念崔与之,并不仅仅为了开辟一个旅游景点,更应该把他“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遗训,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指针,口诵心惟,谨终如始。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