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民俗 > 正文

春节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文化内核

类别:人文民俗 日期:2021-8-13 1:08:50 人气: 来源:

  年味是什么?形象地说,年味就是过年期间那一桌桌丰盛的家宴,挂在每个人脸上的喜庆笑容,划破夜空的爆竹声响,贴在家家户户门上寓意吉祥的春联对子。概而言之,年味既包括物质生活的丰富,也包含文化的传承。自古以来,不管人们以何种形式来过年,团圆、喜庆、祝福始终是不变的意蕴或文化内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民俗学意义上说,过年的习俗有两大特性,一个是传承,再一个是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过年的表达形式,亦即年俗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什么都靠自给自足,外面的世界也远没有今天这般精彩丰富,在此背景下孕育出的一系列传统年俗,比较关注大家族团聚,重视祭祀之礼、交往之礼。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过年方式必然出现新变化。事实上,今天我们很多人已不再完全按过去的方式过年了,年俗相比过去已大有不同,更多地具有了“现代化”的特征。于是乎,许多人发出“年味儿淡了”的感慨。

  在上了年纪的老一代人的记忆里,排队购票、舟车劳顿、红包、鞭炮齐鸣、烟花斑斓、春节晚会……这是过年的标配或基本样式。但近年来,春运的氛围已不如以往那样浓烈了,往赶的情形已不多见,鞭炮声不太密集了,空气中硫磺味少了,过年也不再局限于回到家乡,一些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有人将家人接到工作地过年,更有人到外地去旅游过年等。可见,如今如何过年已不再是大家凑在一起“热热闹闹”那种单一的传统方式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确实有点“年味儿淡了”。

  导致“年味儿淡了”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就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探索创新之举。事实上近年来,人们已不再拘泥于固定陈旧的过年样式,而把一些创新思维带进了春节年俗。比如,在鞭炮下,传统过年鞭炮燃放被电子烟花所取代;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拜年方式、收发红包也不同于既往……这些悄然兴起的“新年俗”,是过年的新形式,它们让过年的选项变多了,也为春节注入了鲜活的新元素。再有,过去人们过年,讲究的是围着一堆火而守岁,而今人们大多不再聚在一起过年,可能就在酒吧里、餐桌上、电影院里就把年过了。所以,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当今的过年就不是什么年味儿淡了,而实实在在是时代进步了,过年形式上与时俱进了,更丰富多样,也更有意思了。

  值得指出的是,年俗在改变中也有坚守。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时代如何进步,年俗外在形式如何变化,或者今后还会出现许多新的年俗形式,但其中的文化内核不会远离。一年一度的春节是阖家团聚的日子,也是总结收获、迎接新春的时机,包含有休闲调整之后再出发的。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潮年俗也好,传统年俗也罢,它们都诠释和承载着历史积淀的春节文化,其中阖家团圆、彼此祝福、平安吉祥、来年更好的人文,一直是年俗中的核心内涵,也是人们不变的文化。由此来看,不论人们是在现实中回家跟亲人团聚,还是在虚拟空间里同家人畅谈,创新的只是团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聚欢乐的形式,传承和坚守的依然是团圆祝福的初心。时代发展无疑会改变人们的某些行为方式,但是对幸福平安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藏在春天的故事里。

  传统节日超越时空,既有厚重的历史传统积淀,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习俗的传统文化力量,也承载着鲜活的社会变迁和时代体验。在经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坚守传统文明内核的同时,也把创新思维带了进来,创新和记录着形式表达。随着时代进步,新年俗不断涌现,传统风俗的推陈出新,春节的外在形式还将变化下去,但年俗的文化内核不会随时间而更易。这就是我们今天过年的价值。

  自西汉以来,过年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国人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它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一年又一年,我们过年的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又年年保留着这份不变的心情。年俗中的这种变与不变,折射出的不只是国人特有的乡愁情结,也是一种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更对当下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俗学变迁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惠灵顿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